2018年10月10日,以“+智能,見未來”為主題的2018華為全聯接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。作為華為戰略合作伙伴、中國領先大數據治理和互聯網+政務服務專業提供商,國脈應邀出席盛會,國脈集團董事長楊冰之(以下簡稱“楊董”)、總經理鄭愛軍一行親臨現場,作專題演講并與華為高層進行座談。
【國脈集團董事長 楊冰之】
在下午的分論壇上,楊董以“大數據驅動政務服務”為題,重點從什么是數據、互聯網和數據的關系、數據\政府\治理三者的關系、數據與服務的關系、政府數據服務創新方法與挑戰等方面分享了觀點。
我們看待數據時代,首先要認識數據。楊董認為,數據是新變量、新資源、新力量,能幫助提升信息化的發展方式,從傳統以業務為主導變成以數據為主導,通過數據賦能,做到業務優化和多表合一;數據作為一個重要的要素,會幫助人們更好地的決策、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;數據會重構運作機制、重建當今世界資源觀,形成新的發展領域;數據資源價值突出,使社會文明的發展方式發生轉型、社會模式進行更替。
理清關系,才能達到迅速求解的目的。會上,楊董就數據與互聯網、政府、治理、服務之間的關系分別進行了剖析:
1、互聯網和數據的關系:互聯網與實體行業連接的核心,是連接行業中的實體數據。
2、數據、政府、治理的關系:①數據塑造政府新生命,未來的政府是人機結合的政府,政府將在數據空間中對數據進行管控、治理、發展;數據和政府結合會產生新動能,數據將賦能于政府;政務服務創新主要通過數據的力量來驅動,通過數據優化和改造政府的資源配置能力。②治理將成為政府的主題和競爭力的源泉,政府治理要求多主體共建共享共治,這與數據精神相同;政府將從管控型的政府轉變成為治理型的政府,政府利用數據進行決策、服務、監管。③數據、治理、政府三者之間的關聯越多、越廣、越深、越動態,三者之間的互動程度將決定一個地方、城市、國家的未來格局。
3、數據與服務的關系:是“一體兩面”,數據即服務,數據支撐、衍生、優化服務,數據流動越多越快,服務創新力就越好;未來要以數據優化整合流程優化、以數據替代物質材料、以數據流動替代人的流動。
關于政務服務創新,楊董認為服務的本質是供需對接,要通過數據與信息進行有效流動實現服務價值,通過“以人為本、數據賦能”的理念,使用數據作為支撐對政府服務進行創新;方法是先解構再重構,重點是要關聯、要融合、要創新;挑戰在于通用與個性化、公平與效率、動力與壓力等問題。
期間,楊董特別提到了其對 “最多跑一次”的理解。國脈參與浙江“最多跑一次”項目已有一年多,他指出“最多跑一次”是按數據流動邏輯而非業務邏輯,通過數據共享清單,實現減材料、減環節、減時間、減經費,本質是體制機制創新、核心要點是數據換人、數據認人;最多跑一次今后的發展方向,是做到數據自動化流轉、盡量不要人為干預,要實現這一點,其核心是基于字段級的數據共享清單。
未來面向數字政府建設、數字政府改造、實現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,楊董指出要注意思考以下幾點:①政府在數據世界中的作用與角色,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,有些職能要弱化、有些職能要強化;②從技術層面洞察,技術的持續進步與基于人性的需求如何做到深化和融合;③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創新帶給政府的啟示和壓力。
最后,楊董就未來進行了展望,他認為創新不止、服務不止,未來將是數據無處不在、無數據則無運行,政務智能將轉變到城市智能,機器智能將做到人機智能。